“十四五”规划已经将应对老龄化纳入国家战略,2.6亿老人面临着养老需求,尽管养老床位每年递增,但养老机构空置率仍旧居高。入住率低一直是养老机构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,很多人会将其归咎于选址不佳、环境布局不理想等硬性条件。然而,专业度不够、效率低下、人员配置不合理等客观因素也同样不容忽视。以国家标准养老护理员与老人比例1∶4计算,养老护理人员需求量至少需要1000万名。但目前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服务人员不足 50 万人,持证人员不足 2 万人,全国养老服务人才需求缺口巨大。不仅如此,护理人员的流失率非常高,在同一个养老院工作能超过两年的护工少之又少。对于养老机构的运营而言,护工短缺带来了诸多挑战。一方面,机构可能因服务质量不达标而面临声誉受损,影响入住率和收益;另一方面,为了弥补护工短缺,机构可能需要增加人力成本,招聘临时或兼职护工,这又会增加管理难度和运营成本。智能化解决方案的引入,破局养老困境
在应对护工短缺的难题上,智能化解决方案正逐渐被引入养老机构,并发挥着重要作用。智能护理设备的出现,大大减轻了护工的工作负担。上海的某一家养老院,入住老人有 168 人,护理人员仅 48 位,一个护理人员需要同时照顾三、四个老人。智慧化手段的运用,让有限的人手发挥出更大的效能。比如卫生间,是老人较易发生风险的场景,应用了生物雷达传感技术的跌倒报警器,可以监测老人停留时间是否正常,及时发现并处理跌倒危险。
“老人突然在卫生间跌倒,我在手机端会收到一个跌倒的报警消息,如果老人长时间没出来,也会有一个滞留的报警,这样我们护理人员就能及时关注到老人的健康状况并做出响应。”上海某机构护理部主管这样说道。
另外,非接触式的健康监测系统,也为养老服务带来了极大的便利。智能体征监测设备,内置超宽带生物雷达传感模块,以非接触方式实时采集老人的心率、呼吸率等,并能监测睡眠,分析老人的睡眠质量。将这些数据传输到后台,医护人员可以远程监控老人的健康状况。一旦出现异常,系统会及时发出警报,便于及时采取救治措施。这些智能化设备和系统的应用,不仅减轻了护工的工作压力,还提高了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,为提升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创造了有利条件,护理人员和老人们对于智慧养老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。老人们觉得这些智能设备非常实用,特别是对于年迈体弱的老人来说,设备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,让他们感到非常安心。而对于护理人员来说,这让减轻了他们的工作负担,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,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老人的需求,更好地为老人服务。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《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》: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,中长期内中国老龄产业重大需求将不断凸显,老龄产业蕴含着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。“智慧养老院”必将成为未来养老服务的重要发展趋势,智能化的管理和服务,能给老年人创造更加美好、舒适和安心的晚年生活,同时也为养老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更加高效、科学的手段。